世间风云变幻无常,魏明伦与安仁镇的结缘,是谁都没有想到的。
9岁就粉墨登场的魏明伦,不会想到他从远方眺望安仁,后来会和他的命运一同起伏跌宕。
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走近安仁的魏明伦,也不会想到,二十多年后,刘氏庄园对面的河滩地里会建起一座令他感动不已的博物馆聚落。而此时的魏明伦,也不会想到,他的文学馆,将在几年后落户安仁。这一切,除了缘分,谁也没有再合理的解释了。
“三军九旅十八团”的年代就知道安仁
从小热爱戏剧的魏明伦很早就听说过安仁,这让人颇有些意外:“我在‘三军九旅十八团’的年代就知道安仁!不是因为刘湘、刘文辉和刘文彩,是因为刘树成。”
原来,民国时期,安仁古镇,走出了两个省主席、三个军长、九个旅长、十八个团长,号称“三军九旅十八团,营长连长数不完”。而魏明伦关注的正是刘湘麾下的一位师长刘树成。
巴蜀的川军“福将”刘树成,土生土长的安仁人,当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新编十七师少将师长。这位目不识丁的川军将领自幼酷爱川剧,发迹之后亲自组建了一个全川第一流的“新又新”川戏班,唱遍了巴山蜀水,红遍了川西南。
掐指算来,魏明伦1941年生,9岁唱戏,正好赶上刘树成的“新又新”川戏班的“火红岁月”。之后的三十年,安仁恰在这风口浪尖上,而魏明伦也未能幸免于大气候。从小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魏明伦,居然在12岁时问他父亲:“假如恋嫂的郭沫若遇上爱叔的潘金莲,又当如何?”换来父亲一顿好打。如此独立思考的少年,还不被那个时代顿顿好打?难怪魏明伦自称是自幼练就了“运动”的童子功,三十年不敢问津收获的耕耘,为魏明伦打下来坚实的文学基础。正是“台上演戏生净末丑,台下自修诗词歌赋”!
当《祝酒歌》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,魏明伦听到了春天的脚步。“春风吹又生”,1979年到1980年不过两年时间,魏明伦就推出《易胆大》、《四姑娘》两台大戏,连同其后创作的《巴山秀才》,连获3个全国优秀剧本奖。他说,“井喷”般的创作激情来自于极度压抑后的释放。
“我真正来到安仁,走进刘氏庄园,看过曾经红极一时的《泥塑收租院》,已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。”那个时代,是魏明伦命运的转折点,是安仁古镇的转折点,也是这个民族的转折点。
缘起博物馆
对于如今的安仁古镇来说,刘氏庄园博物馆是此间最早的博物馆了。而2005年开馆的建川博物馆,是安仁成为唯一“中国博物馆小镇”的浓重一笔。在此之前,魏明伦就多次应樊建川之邀谋划安仁。
2009年,南方周末报系和建川博物馆联合举办“2009年度十大精英”评选。宗庆后、樊建川、陈丹青等时代精英,全是当年“上山下乡”的“知识青年”。魏明伦应邀作为颁奖嘉宾为陈丹青颁奖。
在建川博物馆聚落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巨大的圆形天井里,与会者期待着魏明伦关于“知青”主题的即兴演讲。“今天是难友的重逢!”全场顿时鸦雀无声,随即全场沸腾了。演讲达到高潮的时候,掌声喝彩声、无数的钟声、整座建筑的共鸣,在刘家琨设计的这座富含寓意的建筑中回荡。思想洪流,气冲霄汉,人们为这一吐为快的怅然兴奋不已。
这次论坛,留给魏明伦极其深刻的印象。而直到此时,他都没有想到多年后一座“魏明伦文学馆”会把他的故事永久留在安仁。
魏明伦文学馆
刘氏庄园博物馆让安仁古镇“年少登科”,建川博物馆再次让安仁古镇蜚声海外,随即,成都市将安仁定位为博物馆小镇重点发展,直至中国博物馆协会将迄今唯一的“中国博物馆小镇”桂冠授予安仁。2012年秋,安仁古镇水到渠成般向魏明伦发出了邀请,在安仁建一座“魏明伦文学馆”。
活着就建馆,贺敬之、陈忠实、莫言、贾平凹等诸贤已有先例,魏明伦便未推辞。
整座文学馆,由魏明伦亲自策划。作为书房和会客厅的“明伦堂”其匾额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题写,里面收藏有魏明伦各种著作。互动多媒体“鬼才文库”里,魏明伦的戏剧、专题采访、节目节选等视频资料可供参观者查阅。上下两层展厅将魏明伦艺术生涯中获得的荣誉、人生历程、戏剧作品、杂文、词赋等分单元展出。魏明伦经典戏剧《变脸》、“连中三元”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的《易胆大》、《四姑娘》与《巴山秀才》等一部部经典戏剧在文学馆内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方式精彩呈现,更珍藏有魏明伦大量的辞赋手稿,向参观者全面立体地展示了魏明伦的艺术人生。
来源:《邑城》杂志